找到相关内容119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妙华法师:《六祖坛经》的人生哲学意义题外别谈

     神秀将这首偈子写在廊壁上,很快就被众人所传诵。慧能不识字,就让别人念给他。然后他说他也有心得,让别人替他也写在廊壁上。因为印佛心印不是一个谦让的事情,对法和真理的追求是不必谦虚的,所以他当仁不让。偈...

    妙华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0162354.html
  • 心悟者的生命文化观——身心宇宙空灵法相融

    实际生活中应做到宽容、直朴、忍耐、谦虚、爱护、以德报德,方为生活中的美德。  (四)人生的价值  “天生我才必有用”,“人降临世间,有其责任和使命”,不论有钱无钱,富裕贫穷,不论水平高低,能力大小,都应...

    乌金多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0362459.html
  • 佛教对“应用管理”的看法

    的观念,有空间的层次,有数字的统计,有做事的原则,能合乎时代与道德。更重要的是,让自己心里有别人的存在,有大众的利益,能够将自己的心管理得慈悲柔和,将自己的心管理得人我一如,以真心诚意来待人,以谦虚...孔子的谦虚,他不会不懂强装懂,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不如老农,不如老圃。  可见“谦虚”是人际相处的重要秘诀。一个人的学识再好,如果高傲不知谦虚,难受主管的青睐;一个人的容貌再美,如果自负、不知含蓄,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4562505.html
  • 佛教对“身心疾病”的看法

    今天真霉运,碰见了鬼,总要想个法子摆脱他才好,于是装出一脸谦虚求教的诚恳样子,说:  “喂!老兄,我刚刚才死不久,对于我们鬼的情形都不大明了,你是经验多,请告诉我,我们鬼道的众生最害怕什么?”  “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5462515.html
  • 试论南宋志磐的佛教史观——以《佛祖统纪》为中心

    !(29)  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,首先,志磐以为,智者为了劝诫僧徒努力自修,而故意谦虚地说自己只是五品。其次,智者的本迹皆不可知,可能是等觉、妙觉的圣贤吧!根据志磐的看法,智者自说五品,乃是一时的...

    宋道发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0762529.html
  • 山阴诗友喧四座,佳句纵横不废禅(1)——支遁考评

    吉祥之宅;洋洋大晋,为元亨之宇”(87)的境界。之后便写自己在王都受到的礼遇(88),并十分谦虚地说自己“才不拔滞,理无拘新,不足对扬玄谟,允塞视听”(89),并且说到自己在都城羁留了许多时日:  今德...

    张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0862531.html
  • 七种觉悟的因素

    只会说带来和谐、不恼害、令人舒畅、充满慈心、有礼、中听、适合时机、适当、说中要点等的说话;有些人贪心,但我不会贪心。愿我内心充满活力、谦虚、坚定、正直、平静、忠实、知足、慷慨及真诚的对待所有事物!」能...

    喜见长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162648.html
  • 慧思禅师之法华三昧

    是观音,〈普门〉一品说其修行;......非但今日弘经,于久远实佛灭后讲《法华》。35所以,宋士衡认为:思师所说"吾十信铁轮位耳"的回答,乃是谦虚退让之说法,"言难见实,本迹叵详。"36  二...

    可 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42462664.html
  • 从一念三千诠释天台的环保观

    滥垦滥伐,进而推及有情的生存,便是和乐善生的德行;至于忍辱、精进、勤修禅定就能促使人类不卑不亢、谦虚真诚的与环境和平共处,是辅助环保行为所必备的安乐行。  此外,圆顿止观的修习前方便,即二十五方便(又...

    释坚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64262695.html
  • 金顶三相与峨眉佛教名山的关联性分析

    思维模式:“六合之外,存而不论”,谦虚地承认人类先天智力有所缺陷。但人们总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心理,于是天人感应说登场了:  人谓普贤示现,多属虚渺,而余谓不然,盖动念事佛事神,若在感应之理,诚有...

    向世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04362786.html